新冠病毒疫情

武漢肺炎事件

PTT 對武漢肺炎事件的輿論氣氛

最近 COVID-19 疫情消息霸占了整個 PPT 八卦版,大多是傳播中國大陸那邊肺炎疫情如何越來越嚴重、共產黨如何封鎖消息以及政府無能、中國人如何開始對政府失望、臺灣人該如何隔絕中國人防疫、臺灣政府做得多好(或是還斷得不夠)、哪些人膽敢支持中國,努力表現我們和中國不同一掛。不少人流於情緒發洩,較缺乏基於事實來探討背後原因的平衡報導(爆卦)。雖然中國隱匿疫情恐怕是造成事態變得更為嚴重的一大主因,但認真分析中國問題的文章不多。真的要問起中國政府到底做了哪些處置,或許多數人只能說還不夠、不說了不說了。
除了土耳其地震外,直到昨天 Kobe Bryant 過世時,才有些不同的主題。本來想說算是正常情緒發洩,不過這樣歡騰了一禮拜,感覺就不太對了。PTT 終究是國內輿論的一大消息源,該有自己的格調。不能直接說我和他們不同;臺灣不該社會分化。
就算中共過去做了多少對不起臺灣的事,如何威脅武統臺灣,歸咎起來頂多也是對方自損國格。假如我們自己缺乏人道關懷,自以為是老天有眼、心中想著一報還一報,那就是我們貶低自己了。真要表現我們自己不是那般下作、和我們口中的大陸人不同,不是該哀矜勿喜、雪中送炭嗎?這樣幸災樂禍下去,都要讓人懷疑臺灣人根本就跟中國人沒兩樣了。站在這些冷眼旁觀者的角度,即便心中不屑於中共作為,最起碼也該記得,當你長久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倘若使人覺得我們和中國一樣缺乏人道關懷的基本素養、沉淪於仇恨報復,怎麼能期望哪天我們出問題時,國際社會會認為我們值得關懷、幫助我們?又怎麼好意思說我不同意你,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言的自由(Hall 歸納 Voltaire
2020/1/28
感覺現在的問題是許多人把這當作戰爭在打,當然就主張不該投以關懷了。這種對立好像越來越多,不只對中國大陸,連內部黨派之分也相同;不曉得跟我們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沒有關係The Inner Level。另一方面當然又是袒護自己人、團結勝過公道The Righteous Mind,這也是人之常情。另外我的訴求是公正評論而不偏頗,可惜這在某些人眼中就是不沾鍋、偏向對方的牆頭草、甚至根本就敵人;反倒被認為假如那麼有愛,何不乾脆投共。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非黑即白,不容許中間立場;不說伊斯蘭教派那種長久以來的對內紛爭,似乎和最近的美國有點像。有機會應該評估一下臺灣社會分化的程度。
2020/1/28
最近一兩個月,發現由於主打反中的民進黨支持率下跌,有些中國作者理性分析、科學辯證中國狀況的文章,在 ptt 上也能獲得好評了。
2021/7/21

武漢肺炎事件期中檢討

這次 COVID-19 疫情爆發至今,許多人的矛頭都將問題指向中國大陸隱匿疫情。聽說這次事件最早有8人(武漢造謠八君子)與李文亮等提出了警告,卻被壓下來了,1月1日以謠言罪查處。像這種極權國家,以維持社會秩序為執政重點可說是很常見的現象Why Nations Fail,因此粉飾太平只是常態,畢竟他們的招牌就是我們的社會很和諧穩定、不會變亂紛乘。這次連市長都不能自主披露消息,得要經過中央層級過濾、同意;大概去年香港的暴亂也是這麼回事,香港特首同樣事事掣肘。結果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打著完成大我的大纛、犧牲了個人的權益,再次損害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心。往後中國打噴嚏,全世界可能都會當發高燒看待了。武漢封城固然算是大手筆的作為,其他國家包括臺灣恐怕都沒有這個魄力(或許未來就有人會學一下了?);但或已太遲,且能未雨綢繆總比亡羊補牢來得好。我認為武漢市長就算不披露消息,警覺性應該再高一點,12月下旬發現大量病例異狀就應早早開始查證應對。話說回來,假如我自己是市長的話,大概也沒有這種敏感度,畢竟高危險流行性冠狀病毒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是十年一遇的事,不是天天發生。
對於該如何釜底抽薪,不用說,許多臺灣本地人會主張醜陋的中國人危害甚鉅,這個國家根本應該打掉重練。但關於政治體制的改革恐怕不簡單,更帶有極大的危險。好比說阿拉伯之春當初,西方國家都認為是邁向民主的一線曙光,哪知直到現在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而美國打過伊拉克戰爭、背後推動處決了利比亞狂人格達費,現在還沒把爛攤子收拾完。縱使非唇亡齒寒,但中國假如倒了、革命起來,臺灣也很可能遭波及,不會好過。不只臺灣,其他國家也會受一定打擊。在這個全球緊密連結的年代,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Sapiens 第18章 一場永遠的革命。還不說就最近的狀況看來,臺灣民氣可用是沒錯,卻也不能說和中國人的習性相去甚遠,不該當個光一根手指頭指著別人的傢伙。

所以現在觀之,問題主要有兩個:透明度不足;再加上以經濟發展、社會秩序為重(說難聽點就是希望大事化小、表現歌舞昇平的假象。),反倒輕忽事態(沒料到傳染性有那麼強)、失了機動性
就處理本次事件而言,提高透明度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揭發弊端,而是要集思廣益、加快關鍵時間應對速度。就算之前沒做過相關的訓練,也缺乏因應此類重大問題的經驗;在資訊夠透明的情況下,其他國家或其他省市醫療人員發現問題,總是比較有機會提出預警與協助。最起碼在等待檢驗報告時,就該暫時提高警戒,例如先管控好必要醫療防護物資,並宣導推薦措施與科普、讓民眾有所準備:停止或延後不必要的遷徙出行、群聚集會,真必須利用交通運輸、到人群密集的公眾場合,也該做好應有的防護好好洗手不要摸眼口鼻、自主管理、必要時居家檢疫之類。口罩倒不一定有效?),重視但別過度反應。哪怕最終證實庸人自擾,總比災難爆發後收拾殘局損失更少
至於維持社會秩序、警覺性不夠的問題,我知道有些人會斷定只是幌子,更重要的是貪官的權利、政權的穩固。但要剷除既得利益者向來不容易。美國 1% vs. 99% 的 Occupy Wall Street 抗爭到現在還沒個結果(應該說連焦點都被轉移向極右派仇恨對立心理了),臺灣本地實價登錄、礦業法不也依舊同志仍須努力?還不用說臺灣稅賦不公問題,高端所得稅、遺產稅過低,勞工繳稅比例高過有錢人、地產大亨與企業等。不能說我們就多美好多高尚了。重點應該放在如何破解為了表面的和諧,弄虛作假的問題。對此我想在這個民智大開的社會,共產黨政府真聰明的話,假如還想把持話語權,就該認真處理民眾的投訴,不論是否為謠言都一一給好交代。在臺灣也可能因亂傳謠言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社會秩序維護法函送地檢署偵辦,言論自由非免死金牌。但對真實消息,就不該為了秩序啥的恐嚇要嚴懲治罪。久而久之民眾有疑慮,應會知道要向公家機構舉報,就像我們的 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而非自行揭露。當然我想最重要的還是透明化,可惜這點連在民主自由國家都難以成真。
有了這次經驗,希望未來這種輕忽的現象會比較少,官員們會比較願意即時上報、嚴陣以待,北京中央政府也能把握住關鍵應對時間。訂定出一套 SOP,學到好好應對比沒發生事情更重要(對大家更好)。縱令不幸草木皆兵,總比疫情不斷擴散蔓延來得好。反正掩蓋再妥當,走到像現在這步田地,不還是要人心惶惶?再說能防患於未然反而是功德一件,應該不至於損害權力掌控吧?可嘆觀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疫情也像今次一般,恐怕都有隱匿不報的問題。看來中共要改變不是容易的事。

這邊我們基於事實來探討,請就事論事看有沒有道理,而非追究身分地位,也不擴大討論輕重緩急(是該討論本議題、或者有更其他優先度更高的。)擴大法。下面開放對不足之處的補充與建議。像是「說了半天有什麼用」、「他國事務」、「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類的風涼話,請轉換成建設性的批評、提出有效的應對之策,感謝。畢竟沒有人敢打包票,說自己國家都不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2020/1/28
結果終究無疾而終。PTT 將所有文章都列在一起,有種強迫看文的作用。但許多人會挑作者,更不仔細看內文只看標題,因此這種跳脫搜尋小圈圈的效果大不大恐怕還有待商榷。
2020/1/29
中國封城,是基於這措施可降低人與人交叉感染的假設。但這假設要成立,不曉得有什麼條件,又有什麼例外。也沒聽說有人做過研究的樣子?還是要基於事實與證據來討論比較好。
2020/2/9
聽說 Francis FukuyamaForeign Affairs 發表 The Pandemic and Political Order,認為這一次防疫有成的國家,都備齊了發揮作用的領導人(領導有方)、勝任國家角色的政府(公衛系統健全)、人民信賴政府(願配合政策)三個要素,和民主、威權無關。我不禁聯想到,防疫如此,其他文化社會領域難不成就非要和民主體制扯上關係嗎?會不會大部分問題也不是民主不民主,而是政府有沒有作用的問題?壓榨式政治經濟會不會主要是催化劑,長時間說來會產生影響Why Nations Fail,但並非關鍵?或者共產有共產的問題,民主也有民主的(例如更多人民不信任政府)?這會不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
2020/7/18

那麼多國家群聚感染了,臺灣能獨善其身嗎?

由於這一次 SARS-CoV-2 的強大傳染力,不少人似乎是無症狀感染者,痊癒後還可能復發,以及許多國家皆已爆發社區感染,我想疫情散布開來恐怕只是時間問題,包括臺灣本土。我們總不可能完全斷航鎖國,要所有跨海回來的人、包括觀光客都自行隔離,以維護淨土。至於防疫策略,我倒想到,或許可從手機來追蹤接觸途徑:每當確診新病患,就從其手機獲得過去行動路徑。每個人都能由政府維護的地圖,來知道自己是不是跟任何病患產生交集。對於持有手機者,系統還能自動提醒與此病患有交集的人。為了盡速遏制疫情擴散,政府或許可訂出行政命令,規定所有產生交集的人都必須在家隔離。當然這很可能因為無症狀感染而破功,其成效或許也還需要精算。不過既然我們生活在科技時代,理應有更聰明方便的方法。
有沒有政府還沒著手評估這麼一個確診病患追蹤系統的掛?
2020/3/1

大國瘟疫爆發的個人投資與國家應對方法

這次 COVID-19 疫情造成全球股災,最大問題看來是中國家大業大,和其他國家往來頻繁,又沒早期預警;等到疫情揭露隨即爆發,要擋已來不及。我本來預計不會擴散得那麼迅速嚴重,所以沒料到。未來這種發生在大國的瘟疫,應該在爆發第一時間就先料敵從嚴,把所有大流行後可能受創產業的股票全部賣掉,殺進黃金等保守資產。等1個月股市上沖下洗、跌到穩定,再看情況每大跌一次進場買一點。
至於國家級的對策,我想當一得知有大國爆發疫情,每個國家首先應該開始發展大分量的檢測能力,檢測所有可能感染者。假若發燒才具有感染能力,就檢測所有發燒者。但像本次有無症狀傳染者的情況,恐怕就得全面檢測。其次應追蹤所有感染者接觸史(行動軌跡)、確實隔離。並製造足夠的防疫物資、醫療用品保護醫事人員。這包括口罩,但我想口罩主要用途是預防無症狀感染者傳染給他人,而非避免受到傳染。至於治療、安置患者,應準備好大量隔離用設施(包括輕症隔離床位、重症負壓病房)。民生方面,確保基本生存物資主要是食物的順暢供給。
2020/3/13

COVID-19 疫苗大戰

就當前歐美強國角度,聰明的政策應防患未然。流行病一開始就先採用公共衛生策略,盡可能掌握國內外疾病資訊、確保防疫物資、必要時封鎖邊界或封城。並未雨綢繆,先下手為強、掌控疫苗或者治療藥物。
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大搶疫苗。有的國家(美國、法國、荷蘭等)雖然有疫苗,卻因為行政配套荒腔走板,速度慢、多數人民打不到。有的則因為搶不到疫苗,急得跳腳。在這期間人有分貴賤。乍看之下人命的寶貴程度大約是這樣的:疫苗生產國的權貴階級、國家劃定重點人員(一旦感染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問題的人、維繫社會基本運作的人員、高風險致死族群,通常是第一線醫護人員、免疫系統較差的老年人、染疫後會嚴重打擊經濟的重點產業從業人員。)→中產階級,窮人則要看情況。在美國白人的社會地位高、經濟狀況好的較多,接種率更高些;少數族群接種率就低了。能開發、生產疫苗的通常是富國(利用特殊專利法提升製藥技術的印度除外),並且有一定的軍力、國際勢力,能保證封鎖疫苗、先拿到手也沒人敢搶,看情況不對就會祭出疫苗出口禁令了。
接著是有錢或有勢力的國家,他們只能等強勢國家打到差不多之後才買得到。窮國排在最後,窮國弱國的一般人就是世界次等公民。
所有國家權貴、有錢人平均說來都是先打到的一群。有些人先搶到手再付罰款大概也在所不辭,甚至快過富國的中產階級。當然這或許不能單單怪罪富人道德操守低落,這是人性,而且世界就是這麽運轉的。有錢人甚至不需要知道怎麼做,策士們就會簇擁著在你耳邊輕語,怎麼貪贓枉法,只要付出對你來說九牛一毛的金錢。無論哪裡,窮人恐怕大多數都得靠自身的免疫系統活命,別奢望看不到的疫苗。
這狀況聽起來有些悲哀,似乎和一兩百年前弱肉強食的世界相同,卻是2020年代的現在,真實的國際局勢。然而變種病毒往往是在久病不癒的病患身上醞釀出來,而其發源地多在有巨量病患的國家。也就是說就算強國富國靠著疫苗群體免疫了(最起碼要達6成人口?),搞不好另一波發源於窮國的變種病毒變異過大,新一波疫情傳過來;屆時原本鬆一口氣、以為打完疫苗終於可高枕無憂的那些人卻抵擋不住。屆時只能說……咎由自取好心有好報?
此外窮國弱國弱勢歸弱勢,也是國際經濟不可忽視的支柱,畢竟只要是人都需要買東西。只要病毒細菌疾病尚肆虐的國家和地區,經濟就不能復甦,也不可能大量購買其他國家的商品,這是富國不可不考慮的重大因素。
被當次等公民已經夠悲慘了,同樣糟糕的是疫苗生產國可能藉提供疫苗,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我不是光指中國、俄羅斯、印度,而是包括美國、歐洲等也都是一路貨。只要你有左右他人的實力,就可能迫使對方不得不聽你的潜规则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無論理由多麼冠冕堂皇,都只能算進國際政治利益角力。

先進國家訂購量大、國內又有成熟製藥產業,當然可談條件自己代工;縱使關鍵技術仍然講喔在他人手裡,在病毒變種前好歹能應急,讓自己升級為疫苗生產國。貧窮或者落後國家恐怕就沒本錢上談判桌。面對這種全世界的危機,有個方法或許能緩解:知識共享、釋放製造疫苗的技術(技術輸出),以及必要的起始條件,讓各國自己製造,甚至幫助各國生產。印度現在似乎就獲得 AZ 疫苗授權製造?但印度卻和中國一樣大搞疫苗民族主義,把疫苗拿來當外交手段,非純粹抱持著拯救人命的初衷。也就是說是否疫苗提供還要看你國跟我國的關係、國際戰略,不是看哪條人命迫切需要。我們還無法阻止疫苗生產國明著暗著、把新冠疫苗當條件交換的戰略武器;大概只有名聲不好的中國這麼做會上新聞,印度拿疫苗做外交、俄羅斯當作與歐洲談判的籌碼,都沒怎麼聽聞大幅報導。
在智慧產權如此重要的今日,注重知識產權成了拯救人命的絆腳石。印度雖然成為製造藥品的重鎮,但別忘了當初歐美可是非常不滿印度過於寬鬆的藥品專利政策The Great Divide 印度明智的專利決策。說難聽點,疫苗生產公司與國家甚至會抗議,(為了拯救你們這些窮國人,)我們非但損失大把研發經費、唾手可得的利益,更糟糕的是會失去競爭優勢(所謂國家實力、談判籌碼)。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為何要平白幫助你發展、升級國內製藥事業?現在連晶片都分國界了中美貿易戰,哪天你會不會靠生化技術威脅到我的地位?但是讓我們再想想,專利權有生命重要嗎?這是我們要的公平正義嗎?
此外製造太多疫苗,一波高峰過後也難以避免產能過剩、不需使用時設備維護的問題,就像口罩一樣

回頭看看臺灣疫苗研發,聯亞生技 1/29 才繼高端疫苗後進入第2期臨床試驗,其他公司沒消息,進度似乎不太樂觀。至於歐美英疫苗,其實在 Trump 透露可能扣下疫苗之前,很多人就知道臺灣一定是下半年了。人家民主強國為了國內人民的生命、國家安全殫精竭慮,容得下你置喙嗎?縱使人家領導人有意願實踐世界公平來部署 COVID-19疫苗,也頂不住國內抗議的聲浪呀。換作今天是你臺灣,不一樣也會扣住疫苗?想想我們的口罩出口禁令,臺灣本身都不夠用,政府還持續允許出口,你不會氣得直跳腳嗎?
只不過我還是想問問,同樣是支持美國的小國,我們和接種率已達 82%的以色列差在哪?(超前部署、3倍單價購買、迅速施打並罔顧個資分享醫療接種數據給輝瑞?)為何我們不能既向國外多方下訂單,同時預先開拓國內疫苗公司的外銷市場?有沒有吸收教訓亡羊補牢?有錯不可恥,問題是錯了有沒有改。
現在AZ 疫苗優先提供給英國使用,歐盟自己都落下一步了。看起來臺灣一般民眾上半年不一定打得到(外國)疫苗,得視疫苗生產廠商的速度與狀況而定。就怕到時又有新變種、新變數出來。中國除外,其疫苗的有效性似乎較差政府當局說在考慮中,惟實際上中國疫苗在臺灣已牽扯進政治意識形態。臺灣許多人對中國觀感欠佳,不願意承認中國有什麼成就,落阱下石則少不了;不太能理性客觀審視關於中國的議題,往往在討論前要先問你是什麼立場。就算疫苗真的有效、副作用沒想像那麼高,討厭中國的人也不想注射。
於是除了第一線醫護(幸好還有 COVAX),大概還是富人權貴先打到。你知道的,人家有錢有權,總是比較有管道。花招之精彩,以至有時不禁要感嘆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今天只是稍微提高存活率、便宜的疫苗就這樣了,哪天假如是嚴重危及生命的事端呢?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只我。難怪我們能在 2012 看到有錢人搶著上太空船那一幕,還有許多人看完了然於心,一副理當如此的樣子;沒想要伸張正義,說這劇情仇富、誣衊有錢人。至於太有錢是否就是不對On Tyranny 推薦序2 提供給民主社會抵抗暴政的指南 許家豪,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無論如何,未來恐怕很長一段時間、長到我們人生終結,與病毒共存將成為生活常態;就如同今日年年回鍋的流行性感冒,疫苗在手也無法根絕。順帶一提,關於本波疫情一個很嚴重的負面影響,是加深了全世界原先就已險峻的貧富差距。貧富懸殊將致政治動盪The Great Divide 頂層一%的問題The Inner Level 第二章 貧富差距、他人評價的焦慮與精神疾病血酬定律。這將是各國政府在為國民續命後,馬上要面臨最沉痛的問題。
2021/1/31, 2021/2/2 ‏‎, 2021/2/10
聽說年中應該有 Moderna 疫苗國產疫苗各500萬劑。看來臺灣似乎能消微鬆口氣,情況沒那麼糟。但我又想,現在看來與國外廠商的交易都必須保密,一透明化就見光死。假如連談判都必須檯面下交易的話,勢必會造成世界更大的不公平。因為資訊不透明,就有人搶得先機,而有人籌碼不夠。
2021/2/11
關於之前的討論,沒考慮到的是由於病毒會突變,而且不只在落後國家,連在與病毒共存的先進國家也相同;因此使疫苗無效、可重複感染的變異病毒終究會出頭,降低疫苗防護力。結果就是先進國家開始打第三劑第四劑,到最後甚至必須依靠改進成分的疫苗才能保持防護力,加上疫苗格格半年抗體濃度下降、有些人會重複感染,之前打過的疫苗可說沒啥效果了。於是所謂8成以至9成人口打過疫苗就能群體免疫成了癡人說夢。當疫苗無法廣泛遏制病毒傳播,所有人口都打過疫苗也無法群體免疫時,除了注射疫苗外,對國內無力自行生產疫苗、也無法快速取得足夠疫苗的國家來說,阻隔病毒於國界外似乎成了聰明的策略。硬封城或許不是個糟糕的選項。最後疫苗幾乎成了先進國家的禁臠、增強影響力的工具,落後國家民眾恐怕終究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這就是國際的炎涼世態。
2021/9/11
最近的新藥改變了點策略。既然從窮國人身上賺錢不道德、嚴重影響信譽,定價太高人家付不起、市場緊縮反而不利於己,而且從富國賺到的錢也就夠了;許多藥商改採富國高價、窮國賣便宜一點的藥品專利池策略。依舊不開放專利,但允許仿製藥廠製造廉價版,供應中低收入國家。至於疫苗的專利開放可就沒那麼樂觀了,藥廠擔心技術外流可能導致未來在癌症之類疫苗研發較無優勢。這算盤打得精啊。
2021/12/18

對於臺灣這次疫情的爆發,我們是不是太天真,其實根本回不去了?

現在已經走到這一步,多點爆發,可我們第四級警戒還在路上,越想越不對。總感覺長痛不如短痛,直接封城兩三禮拜以上,到確診案例連續幾天(以致兩三禮拜)歸零,會比賭人民遵守規定待在家、防疫措施做好做滿更有效。假如人民這麼守法有秩序的話,今天還會走到這步田地嗎?
再說既然要上班上課,有些無症狀帶原者根本不曉得自己是傳染源,而同事們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有經驗、把其他人當作喪屍一般的感染者謹慎對待。室內待久,單純呼吸都可能傳染;可能口罩沒戴牢、通風不好便中標。只要經驗與覺悟不足的同事們,其中一個出問題那基本傳染數 R0 就從 1 起跳了,防疫不可能到位。沒人想中標,但百密一疏(誰能保證自己一整天都不會無意間碰到鼻口?),別說 Rt 要小於1,能不傳染給辦公室中自己周遭同事都該偷笑了。要在這情況下還控制疫情以至確診數歸零,只能期待發病之後的隔離,都能匡列到所有感染者,包括無症狀帶原者。否則「A 的 N 次方」只會越來越大。防疫要成功,必須依靠少到可以忽略的人失敗,這樣的措施順遂的機率基本上就是 0。也就是說在已經擴散卻還要上班的情況下,確診者幾乎不可能歸零吧。
不想對經濟影響過甚,倒有個可以做的:其一是強制遠距工作。很遺憾這明顯不符合臺灣民情,絕大多數臺灣老闆不可能答應這種事。其二雖然不封鎖所有人,但只要一發現確診者,就寧可錯殺,不可錯放下重手將周遭所有可能接觸者全部隔離。問題是在行政能量不足、感染者過多,現在連疫調都做不了,只能靠確診者自己通知的情況下,這也只是紙上談兵,必然出現疏失。問題還不在有人謊報藏匿,而是帶原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這漏洞恐怕就得行蹤追查,加上可驗出無症狀感染者的普篩來彌補了。
簡單的說,以現在的防疫措施,疫情擴散擺明是可見的未來。留這兩禮拜空窗期(到第四級),根本就是讓病毒蔓延的好時機,怎麼還能樂觀期待兩個禮拜後完全解封呢?
2021/5/16
When lockdown policies amplify social inequalities in COVID-19 infections: evidence from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urvey in France 提到封城對上層階級比較有效。我懷疑和封城的方法有關,裡面提到可能因為封城時工人階級住在人口密集區,以及他們還需要出門工作。上層階級不必出門營生,許多管理人員還能遠距工作,封城當然降低了他們的感染率。也就是說做半套、允許人們出門的封城方法是無效的。可能光出門採買就有染疫風險。大多數病毒來自無自覺的超級傳播者。但是想要人們生活無虞,就必須提供基本生活機能。也就是說必須做好配套,讓人們不出門也能安心過活。遺憾的是臺灣似乎沒這種規劃與能量。所以我們大概只能眼睜睜看著他爆。
2021/5/17

請問指揮中心記者會是否有公布發病時已匡列與未匡列人數

現在每天記者會公布確診人數的時候,似乎不會附上已匡列、居家隔離人數,與未掌握的人數。不曉得是不是能請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時,順便公布確診案例中,有症狀時已匡列與未匡列人數比例呢?希望能夠精確到每個案例是否有症狀才檢測與匡列。我想這個比例應能稍稍透露出有多少未確定感染源,也就是尚未被掌握到,或是說找不到傳染鏈的。這應該能幫助我們推測疫情延燒的程度。人命關天,反映出實際的狀況,才能更好的幫助臺灣人民度過這次疫情。
2021/5/24

[問卦] 有多少紓困金會流到房東手上?

接下來大概要開始紓困了。就不曉得是不是有大師能分析一下,我們投出去的紓困金,會有多少流到 rent-seeking 的傢伙手上,例如房東?假如某些人生計都成問題,卻讓尋租者坐享其成(這波疫情房租降價的比例多少?),這似乎也太沒道理了。
2021/5/25
最近林瑋豐事件,「反串」一詞甚囂塵上。突然想到個無關的:「反串」、「臥底」、「出征」這些詞的意涵是不一樣的。
2021/5/26

國產疫苗非打不可?

最近的走勢正如COVID-19 疫苗大戰所言。我還是覺得要培植本國生技實力(不說其中是否有利益問題蠅營狗苟),推國產疫苗可以,但就不能以推廣外銷為重嗎?再說假如主要目的是為了因應未來病毒變種,那也不急於一時,不妨等下一波再用上已成熟的技術。是生技公司高層自信心不足,擔心市場不夠大、在物美價廉上打敗不了現有疫苗,或者貪圖方便的第三期測試(距離近,又有國家大力幫忙)?這樣的疫苗不能說是用人命換來的嗎?何況就算要做臨床試驗第三期,當前確診數依然不夠

就算要打國產疫苗,問題是當前國產的根本還沒通過國內外認證,時效上來不及了。這次疫情爆發讓我們再度學到,其不來,吾有以待之。別因疫情看來還在掌控中就自傲自滿,忘了未雨綢繆、先天下之憂而憂。既然疫情已經爆發,已沒機會再游移不決(說好聽點叫貨比三家、斤斤計較不吃虧),在緊急情況下人命關天,遠水救不了近火。疫苗研發趕不上腳步,應以大局為重,先外購現有能救命的疫苗再說。而不是以中共黑手從中阻撓沒依規定申請為由,說我們一點也拿不到。說句難聽的,就算是中國公司製造的國藥疫苗科興疫苗固然可能效率不彰國際上的可信度恐怕都比現階段國產高端疫苗更高,畢竟人家可是打過幾億劑的。如前面所說,今天為了顧經濟(其實像紓困之類的,大頭不還是尋租者rent-seekingrentier 拿去了?補助承租者基本上就是撒錢給房東。)不超前部署硬封城,那除非我們賭贏了,否則有可能就會像去年許多國家一樣,等到死傷慘重死亡人數飆高之後,人民怨聲載道,被迫封城。(哪個人願意眼見家中高堂受苦、承受巨大危險,卻無動於衷的?)不過屆時臺灣社會的整體損失,可就與初期封城判若雲泥了。今天不早點著手疫苗採購計畫,還能熬到8月嗎?或者蔡英文政府只是如沈政男醫師般見到疫情趨緩、成竹在胸?預期國產疫苗效力高?再不濟,我們現有的封鎖措施——頂多加上硬封城——就足以驅散病毒?或者果真認為,臺灣本身必須有應付未來變種病毒的能力(緩不濟急,不如確保妥善後再推外銷),為了國家大義,逝去的生命是必要的犧牲?那這樣與海峽對面的「西臺灣」有何不同?其心態已經令我看不懂了。

無論如何,這次的停電與疫情看來傷害民進黨聲譽頗大。就算不想讓臺灣有把柄落在中國大陸手中(意識形態之爭、「認知作戰」),導致未來難做,可社會撕裂傷已然造成。中共這次躺著撿到槍(民進黨政府自己準備不足,又推不出人歸罪切割、設置停損點以示負責)。再怎麼病於中國漸漸掌握我們的用藥命脈,許多臺灣民眾這次確實寧可打中國公司代理的疫苗。即便不一定因此親中,卻也傾中了一點點,對中國的觀感有所改善。莫論糖衣毒藥,好歹人家沒落阱下石不是?能夠提供切實的幫助,總比冷嘲熱諷、官僚態度見死不救好多了。
接下來民進黨政府還得面對通貨膨脹、百業蕭條需要紓困、貧富差距加大等重重難關。但是不是說下次選舉就會落敗,我想距下次大選(2024年中華民國中央公職人員選舉)還有兩年,加上臺灣新一代天然獨的情況下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第1章 原始人: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啊?,依然不好說就是。兩黨只要推舉出新氣象的新世代,挾帶既有資源端上檯面,操弄意識形態議題,臺灣還是兩黨的。誰教許多臺灣人資訊來源狹隘、懶得思考而信任同溫層Not Born Yesterday 散布某些信息被認為有用,聲譽(影響力)常受高估。,逢中必反,不能就事論事、理性評估利弊得失?就好比美國除了兩黨之外,其他候選人很難出頭,成不了氣候Prius or Pickup? 穩定派白人仇視少數族裔,將之推向敵對方。現有的民主選舉制度,漏洞終究太多了民主民主投票制度的未盡之處
2021/5/27, 2021/5/28
看來民進黨政府制所以默不吭聲的原因,是他們在五月初就私底下向美國日本政府求援。其中一部分功勞還要歸於臺僑。因此在我寫上面文章時,搞不好他們正認為自己忍辱負重在為了國民拍拚。拒絕中國這黃鼠狼給雞拜年也是理所當然,不說統戰,都偏一邊靠攏了,怎麼能做牆頭草?考量到美國的角度,騎牆派只會得不償失、兩面不討好。不過美日所提供的疫苗是否足夠全民施打,現在看來情勢還不明朗。
2021/6/6

防疫指揮中心現在的假消息策略

歷經 27日臨時記者會公告疫苗將抵臺與今天早上緊急記者會駁斥醫療量能不足,我感覺自己算是看懂了政府(防疫指揮中心)現在的假消息策略:只要遇到莫衷一是的爭議性話題,可能傷害政府威信的,就盡可能第一時間跳出來澄清。像上次白天才沸沸揚揚傳言臺灣不進外國疫苗,當晚就用 15萬劑 Moderna 打臉。這次傳出病人躺在臺北醫院外、馬路的床上接受治療,問完狀況副指揮官陳宗彥就趕忙開記者會。這些傳聞許多不能算假消息,畢竟真有其事,惟解釋不同;因此不好直接祭出 300萬打成認知作戰(尤其在林瑋豐事件被笑自導自演後)。但也不能放著發酵,只好抓尖兒快刀斬亂麻。說到底都是維穩、怕人心惶亂,這點與中國許多管制行動的初衷相同。不過強迫人家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恐怕沒幾個人樂意。這可能導致人們質疑指揮中心雙重標準:15萬劑疫苗都要出來緊急一次,未來是否每次接收到貨機要起飛的消息,也要大內宣一下?15萬劑疫苗就這麼嚴重的話,為何對民間願意提供更多數量的疫苗,卻已讀不回?饒是澄清了謠言、杜悠悠之口,在手法上終歸不能說成熟穩健。何況由於行動本身的瑕疵,開完記者會,人們依然有許多不滿。好比說臺灣人口遠大於15萬,一次進來幾十萬根本不夠打。就當前處於浪頭尖的氣氛,尚未完善、會讓人抓到把柄的議題就別再提了,負面新聞恐怕會博得更多版面。但也不排除政府有著想鞏固基本盤的企圖,認為給支持者信心比落人口實重要。
2021/5/31
感覺許多單位在做的體溫量測,其實和道路噴灑消毒水相同,都事倍功半,算是種作秀。真的嚴重的都倒在床上了,還會在路上拋拋走嗎?問題是我們真的想預防的是無症狀感染者(多數為前症狀者),而這些人很多根本還沒發燒,量體溫也沒效。反倒是當我們與感染者同在空氣不流通處太久病毒可能靠空氣(氣溶膠)傳染這回事沒人提起(因此辦公室、養老院、教室、車輛密閉空間、室內購物是危險的)。感覺我們努力錯了地方。
2021/6/1

政府應對 COVID-19 疫情的策略

政府本來的料想,可能是臺灣就這樣平安度過不爆發,一直撐到國產疫苗製造出來。可惜世界沒那麼美好。算盤打得再精,終究世事難料,不若現實曲折。現在看來,政府打算盡可能維持醫療量能與經濟活動,直到打完疫苗、群體免疫為止。因此一般小民得要在努力工作下,不群聚、盡可能減少外出染疫機會,如此折騰下去。封城啥的基本上不在考慮範圍內。這樣賭的是疫情不擴散、甚至慢慢好轉,以及疫苗早一點研發成功、或者與美國同盟(這邊是相對中國勢力而言)調到足夠的疫苗。看來與少數人的生命、觀光餐飲產業相較,大公司如晶片產業在政府的眼中才是個寶心裡最軟的一塊
不過人民生計、基本生活需求其實可以靠紓困、運輸(物資配送)解決的。問題癥結恐怕在,擔心停班會造成產業落後國際競爭者(會落後多少?有經過評估嗎?),以及對美國、大老闆承諾的問題:我猜美國應該有施予壓力(說好聽點是關心摸頭),希望別造成晶片荒加劇?而工商大老闆的壓力更不用說了,他們要賺錢的,提出自己的需求比較重要,其他縣市的人命不干他的事那是政府的事。這時該拿出魄力的政府卻也舉棋不定,顧此失彼。於是乎只能默默吞下疫情造成的政治傷害。
即便就大義來說,該同島一命什麼的團結抗疫,今日困局的源頭還是在沒居安思危、早點搶購疫苗。此外怎麼調疫苗也是個問題。現在國際上確實很難快速入手疫苗。除了中國製造的外,大多掌握在美國英國手裡。民進黨政府大概認為中國不懷好意,說要給疫苗其實手上沒有我們要的(非中國製)疫苗。此外如之前國產疫苗非打不可?所言,他們已押寶在美國同盟上(同在一條船上了),就政治立場看,不想再與中國交涉,造成自己執政基盤不穩固;所以連接觸都不考慮,上海复星医药手上是不是真有現貨就不重要了。但我認為人民不斷受到折磨,忍受對自身以及家人(尤其是老父母)染疫的恐懼,加上不斷維持的限縮自由措施,民意基礎還是會慢慢減少,民進黨不見得較有利。
2021/6/8

臺灣接下來的命運

在我們不想(不可能?)實行 PCR 普篩、隔離所有有症狀與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的前提下,就上面的必要條件,我們接下來這兩三個月面對的命運,視疫苗到貨,以及疫情嚴重程度而定。遺憾的是國產疫苗的研發似乎不太順利,而政府表面上也沒計劃大舉進口國外疫苗,還是想賭賭看國產疫苗的效力再說。聽說再過一兩禮拜,報告就出來了。最好的盤算就是解盲成功,那之後再取得國際認證。問題是就算第二期成功通過(要注意的是,臨床試驗第三期才大規模測試疫苗效力),現在事態鬧成這樣,恐怕還是有一半以上的臺灣人對國產疫苗信心不足,寧可等歐美疫苗輸入再打。這是政府必須有所覺悟、要面臨的難關。
另一方面,疫情不爆發的話,就會照現在這樣,每天幾十個人死亡、數百人確診拖下去。假如疫情真的全面爆發,例如搞到每日數百死、上萬人確診,大概才有機會討論封城(第四級警戒)的事情?當然美國大概不會放任局勢惡化,在那之前就會插手干預。(事實上政府已決定讓科技業人員先於一般國民施打疫苗了。我猜是「經各主管機關認定之關鍵設施工作人員」。)畢竟我們與美國後院南美洲相同,現在都是重要的戰略伙伴,是與中國對抗的盟友,再說我們的電子產業是實力堅強。只不過屆時美國會不會條件交換、從中拿點東西,可就難說了。總覺得對美國不說百依百順、好歹也堅挺到這樣,依舊處境艱難,沒比較好過。何不學學像菲律賓,拿出點外交手腕遊走兩端,並且著重發展下一代實力時事#1 太平「島」與沖之鳥「島」。民主不能當飯吃,饒是五眼聯盟成員也知道這個道理。愛情與麵包間,總得要做出個能活下去、過得舒暢的選擇。
2021/6/8
沒想到我們年初本土案例真的只剩每天不到百位了。只不過三月底疫情再起。現在看來,或許是上一波 Alpha 變異株傳染率不高,尚屬容易防範。至於現在的 Omicron,只能說就上海這波 BA.2 的經驗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太多,要完全清零成本已過高。感覺現在的防範方法除了泛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外,政府該事先備好藥品、擴增醫療量能(例如類方艙醫院)。
2022/6/14

Tweet


Perl by kanashimi, 2000/12/10 05:10PM-2005/7/5 17:11